3D視覺原理


在人體的視覺構造中,有所謂的桿狀體與圓錐體,桿狀體對光敏感,能在微光中供給視覺,但只供給黑與白之視覺(即只有光覺),而無顏色視覺;相對於桿狀體,圓錐體能對顏色發生反應,引起顏色視覺。桿狀體之感光物質,僅只由視紫紅素一種色素而成,而圓錐體之感光物質由三種色素而成,此三種色素分別形成三種光線受體:藍色受體、綠色受體、以及紅色受體,藉由產生顏色視覺。此三種受體喚起六種(三對)性質不同之感覺,其一為黑白感應體、其二為藍黃感應體、其三為紅綠感應體。紅色視覺之發生,係紅色受體單獨興奮(受刺激)所致。紅色受體之衝動,促使紅綠感應體專發出紅色信號,達於腦內而成紅色視覺。以此類推,綠色受體單獨興奮時,紅綠感應體專發出綠色信號,而成綠色視覺。藍色受體單獨興奮時,藍黃感應體專發出藍色信號,而成藍色視覺。然而紅色受體以及綠色受體同時興奮(受刺激)時,藍黃感應體專發出黃色信號,而成黃色視覺。左圖物體是藍色的,右圖物體是紅色的,所以戴上立體(R/B)眼鏡後,左眼僅能看到左邊的物體(藍色物體),右邊的物體就看不見了(同色蓋色之緣故);同理,右眼僅能看到右邊的物體,左邊的物體就看不見了。二者合並後之紅藍立體圖(左紅右藍),英文學名稱為Anaglyph。戴上紅藍色眼鏡來看的雙互補色 Anaglyph 立體影像;由於平常左右雙眼所見的影像稍有差異,大腦將左右兩 眼不同的影像重疊一起,於是我們便可感覺到立體了。 我們若將左右所看到的甲、乙兩個不同圖像,再重新分色結合,讓左眼用紅色鏡片只看到圖中藍色部份,讓右眼用藍色鏡片只看到圖中紅色部份,如此在腦中所形成的 影像即成為立體影像。根據此原理,將一3D立體圖依視差角度在同一畫面上,同時用紅藍兩種顏色畫出左右兩眼相同的圖像但不同色,然後戴上紅藍立體眼鏡即可看到真 實(感覺上)的立體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