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怎樣做一個真正的佛教徒◎

    要做一個真正的佛教徒,必須先學做人。太虛大師說:
『仰止唯佛陀,完成在人格,人成即佛成』。也就是說,能
做一個完正的人,才能做一個完正的佛教徒。不過差別在那
裡呢?佛教徒每日要禮佛念佛,要用功修行,更要以虔敬的
心來感受南無阿彌陀佛的大慈悲度我之弘願,將來必能往生
佛國淨土,以得解脫生死,成菩薩成佛。做一個完正的人,
只是能保持人身,至多將來得生富貴家,或生天界而已。而
佛教徒卻求超脫三界,永遠解脫生死,乃至究竟成佛為最高
的目的。

    怎樣做一個完正的人呢?就是說,每日的行為做事都要規
規矩矩老老實實,像這樣,每個人都可以說,我們
也沒有殺人害人,也沒有做小偷,我們都是規規矩矩的人,
都是完正的人。做人應該要有一個標準才是,一般來說,做人
要行忠孝仁義。做一個佛教徒要受三皈依─皈依佛、法、僧三
寶。要受特五戒─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
酒。進而力行十善和六度萬行。至於能吃素就吃素是最好,不
能素食,即吃三淨肉,不見殺、不聞殺、不為我殺。或花齋─
一個月吃素十天。或早齋─僅早上吃素都可以。

    十善─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惡口、不
兩舌、不綺語、不貪、不瞋、不痴。六度─布施、持戒、忍
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。十善容易暸解不加以解說,就從六度
來略略解說如下:

     布施─布施,即對於我們有恩有德的人,要恭敬供養,
對於貧苦災難的人要憐憫救濟,隨緣幫助,或以勞力、或以
智識,或以語言勸解安慰,或以財物都是佈施幫助。

     持戒─規規矩矩做人做事,做一個良好的國民,在學校守
校規,在團體守團體規則,在社會不能妨害他人的自由和利益
。即是做人原則,違背此原則;小則令人討厭,或被人遺棄。
大則受法律制栽,身敗名裂,要知不妨害人的自由,則是自已
的自由,不侵犯人的利益,則是自已的利益。

     忍辱─『世間不如意事常有八九』。人世間處處都有君
子小人,處處也都有善人和惡人。講話做事難免有磨擦,若不忍
讓一

點,時時都會有是非發生。為了一句話,或一點小事,都能
引起是非鬥爭,乃至結冤結仇。是故忍讓即是息事寧人的秘訣,
也是解冤釋結,解脫煩惱,了脫生死的基礎。

     精進─『學道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』,在社會做事,若不
努力即被杜會淘汰。何況學佛為解脫生死之事,每日必定要念
佛用功,我們每日做事必花費精神,心神必亂,用功修行把心神
鎮靜,清淨心地是必要的事惰,進而就能增進道業了。

     禪定─參禪就是為了精進定力,定而開發智慧。佛法一切
修行法門無不為修戒、定、慧。若非為戒、定、慧即非佛法。
不論誦經
,念佛、持咒、持戒都皆必需有禪定。只是有用功不用功,時間
快慢的差別
而已o
     智慧─佛教是理智的宗教,佛是大智慧者,心經說..『摩訶
般若波罹密』。有了大智慧才能渡到彼岸o所以一切法門無不以修智慧
無根本。智慧為佛之母,慧從那裡來呢?從聞、思、修而來。智慧能分
辨是非善惡邪正,修行才能無誤,修行用功才得平穩。斷煩惱
了生死,度眾生正都是智慧的功用。

    勤修以上六度萬行,方是真正的佛教徒。否則只是在門外觀望,
算不得是正信的佛教陡。

    附註:所謂『信為道源功德母』,我們要深信阿彌陀佛偉大
     的救度眾生四十八誓願!只要我們真誠念佛,必能往生
     蓮邦淨土。為了感謝如此浩蕩佛恩,
     我們更要以歡喜心地去力行十善六度,而完全不會計較
     功德的有無,因為我們深切的明白:當我念佛時,實在
     是阿彌陀佛在念我呀!祂不斷的在呼喚著我..快快回
     到阿彌陀佛的身邊吧!...南無阿彌陀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