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本報特稿】中華民國私校文教協會於107年12月14日假臺北國軍英雄館,頒獎表揚第6屆「十大傑出教育事業家」及第2屆「十大傑出校長」,本校李清吟校長以豐富的行政經驗與積極任事的態度,無論在財務規劃、系所調整、校舍整修、組織再造,都能開誠布公作好事前的規劃與溝通,在誠信的基礎上建立制度,帶領東南科大不斷的創新與翻轉,屢創佳績深獲好評,因此脫穎而出,獲頒私校十大傑出校長獎殊榮。
中華民國私校文教協會理事長胡宗鑫表示,今年評選小組特別邀請5位歷任部長級人物,包括郭為藩、楊朝祥、黃榮村、吳清基等前後4任教育部部長、前文建會主委黃碧端,以及現任教育部次長林騰蛟、中華民國私校文教協會前理事長吳聯星董事長、華夏科大孟繼洛董事長等人擔任評委,選拔作業從推薦資料的審查,經過多次到校訪談及個案分析,最終票選出十大傑出教育事業家及十大傑出校長,獲獎者可謂實至名歸。
相較之下,本校李清吟校長此次獲獎,更是難能可貴,因為他在私校服務的年資並不長。李校長原任臺北科技大學副校長,於民國98年退休後,獲本校延攬擔任副校長暨主任秘書,兩年後董事長蔣南南女士、林守義常務董事及董事會借重其豐富的行政經驗,以及謙沖為懷的人格特質,委以重任聘為校長。李校長接受訪問時提到,這是一個不同屬性、不同文化的體驗與磨練。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最大的不同,公校校長因有分層負責,只管大不管小,私校校長需大小都要管,因此私校領導者管理的層面,必須鉅細靡遺,滴水不漏,任何法規都要熟稔並瞭解透徹,若有疏失,校長有責善後;另外,公校的預算一半是政府補助,私校的預算95%是仰賴學生的學雜費收入,因此「有學生斯有財」,導致對外招生變成私校極為重要的工作之一。而招生對外需靠學校聲望、家長的認同與社會的口碑,對內舉凡老師的教學,學生的學習與畢業生的就業等皆須環環相扣,如何相輔相成達到加乘效果,這是一件浩大的教育改造工程。
訪談間,李校長細數他在任內推動的幾項重要工作,如何協助本校脫胎換骨,轉型成功:
李校長回想當年在臺北科大首任行政主管時,當時張天津校長以「專業領導,服務領導,品德領導」12個字送給他當座右銘,希望他做好領導者的角色。這12字座右銘直至今日也變成本校所有主管的依循圭臬。他說:其實每所私立大學的條件相去不遠,也同樣處於少子化的環境,有的學校招生滿額,有的學校招生很差,這就體現學校領導者與教職員工的心態,因此如何喚起他們的危機意識並凝聚共識,同舟共濟形成「生命共同體」,並建立「與東南科大共存共榮永續發展」的氛圍格外重要。
李校長很謙虛表示,他擔任本校校長已經進入第8年,本校能夠有今日的進步與實質的成果展現,應該歸功於蔣南南董事長、林守義常務董事及董事會的大力支持與充分授權,各級主管們的戮力從公與將士用命、以及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才能獲得今日的佳績,絕非僅憑他個人能力造就所致。其實李校長從事教育行政工作已經獲獎多次,民國86年他首度獲得「教育部優秀教育人員獎」,民國91年又破例再度獲得「教育部優秀教育人員獎」,他在臺北科技大學退休時,學校感念其多年來對學校的努力與貢獻,特聘「榮譽教授」榮銜予李校長,代表他對教育工作的熱愛與無私奉獻受到大家的肯定,李校長自擔任本校校長8年來對學校的建設與發展著力甚深,績效卓著,今日再獲此榮銜實是眾望所歸。